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盈彩在线平台

中国农化行业大事记及发展

来源:原创 编辑:admin 时间:2024-01-16 08:45
分享到: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设立燃料工业部、重工业部,石油工业和化学工业分别由这两个部门主管。

  1950年,全国范围的对外贸易专业总公司——中国进口总公司成立,该公司为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前身。

  1951年,上海病虫药械厂成功投产六六六,标志着我国有机合成农药工业的形成。锦西化工厂建成我国第一套水银法烧碱生产装置,我国开始有了纯度较高的烧碱。

  1953年,重工业部化工局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简称中央化工局)。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发字1号文”给侯氏碱法颁发发明证书,有效期为5年,发明人为侯德榜。

  1956年,天津农药厂开始建设,这是中国第一家采用本土技术建设的有机磷农药企业。

  1957年,从苏联引进的3套氮肥装置之一的吉林化肥厂建成试生产。同时引进的兰州和太原两厂于1958年、1961年相继投产。

  1958年,南京磷肥厂40万吨/年、太原磷肥厂20万吨/年的粒状过磷酸钙装置分别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已具备设计、建设大型磷肥厂的能力,由此也奠定了国内现代磷肥工业的基础。

  1961年,中央批转中央化肥小组《关于加速发展氮肥工业的报告》。《报告》提出,中央已经决定把加速氮肥工业的发展列为工业支援农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1966年,化工部化肥公司组织召开“纯碱技术革命会战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纯碱技术革命纲要”,纯碱技术革命会战在中国纯碱工业技术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撤销石油化学工业部,设立化学工业部、石油工业部。

  198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停产六六六、滴滴涕农药的报告》,决定从当年开始停止滴滴涕、六六六等高残留有机氯农药的生产。中国第一套52万吨/年尿素合成塔在南化公司机械厂制造成功。《化学工业第六个五年计划》发布。

  1987年,国家决定“八五”及“九五”期间引进11套大中型磷复肥装置,配套引进世界先进的湿法磷酸生产工艺。化工部组织制造的年产52万吨二氧化碳气提法尿素装置被表彰。

  1989年,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决定,任命顾秀莲为化学工业部部长。化工部印发《化学工业贯彻〈国务院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实施办法(试行)》,提出当前化学工业内部的产业发展排序为支农化工产业、原材料化工产业、精细化工产业、橡胶加工产业。

  1990年,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上海农药厂、上海市农药研究所与杜邦中国集团公司合资组建。这是中国农药行业第一个大型合资项目,生产磺酰脲类除草剂“农得时”。

  1993年4月,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成立。化工部请求解决化肥农药淡季储备资金问题的请示得到国务院批准,这对保证化肥生产,特别是保证春耕化肥供应起到了显著作用。

  1994年,国务院决定对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国务院确定1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按照《公司法》及有关法规,进行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

  1998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家对化肥流通的管理由直接计划管理为主改为间接管理为主,发挥市场配置化肥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取消国产化肥指令性生产计划和统配收购计划,由化肥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自主进行购销活动。

  1999年,国家经贸委发布国务院批准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第一批)》,开始有序淘汰落后产能。

  2000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德国巴斯夫公司(农化巨头之一)在柏林举行南京扬子—巴斯夫一体化石化基地(IPS)项目合资经营合同签字仪式。国务院批准建设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30万吨/年氯化钾反浮选冷结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2001年,国家经贸委发布化工行业“十五”规划,规划中确定的化工、石油、石化三大行业的发展重点是农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工,保障国家油气供给安全,提升炼油和发展乙烯。

  2003年,中国首创生物农药(产品升级)宁南霉素1万吨/年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是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

  2004年,由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等企业重组成立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2007年,中化集团与中国种子集团公司(简称“中种公司”)重组获国务院批准,中种公司成为中化集团全资子企业。

  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业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公告,全面禁止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5种高毒农药在国内的生产、流通,禁止其在国内以单独或与其他物质混合等形式使用,同时废止这5种高毒农药的农药产品登记证、生产许可证和生产批准证书。

  2015年,农业部出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化肥开始减量),全球化工业巨头频繁推进并购重组,美国两大化工巨头陶氏化学公司和杜邦公司宣布合并。

  2017年,上海特殊化学品朗盛完成美国科聚亚公司的收购。由此,朗盛也快速晋身为全球领先企业之一;中国化工集团收购先正达(Syngenta),成功跻身全球农化巨头之列。

  2019 年,印度联磷(UPL) 收购爱利思达。陶氏杜邦一分为三,科迪华农业科技(专注于农化业务)独立上市。先正达、拜耳、巴斯夫、科迪华、印度联磷成为五大农化巨头。

  2020年6月,收购后的先正达集团由先正达、安道麦和中化农业部重组,成为全球第一大植保公司和第三大种子公司。完成资产重组后的先正达集团被划分为四大业务单元,包括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的先正达植物保护、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的先正达种子、总部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的安道麦和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的先正达集团中国。先正达在农化领域超过250年的传承,目前占据24%的全球植保市场份额。

  2020年10月,先正达集团收购全球排名第一的生物刺激素公司瓦拉格罗,以及和工业发酵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帝斯曼的长期研发合作,进一步夺下生物制剂市场领先地位。

  2021年5月,由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联合重组而成的中国中化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资产万亿的全球化工巨无霸诞生。

  2021年6月,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7部门联合启动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3年行动,分期分批淘汰现存的10种高毒农药,特别是对蔬菜上残留检出较多的高毒农药率先淘汰。

  2021年12月,全球第二大草甘膦供应商、美国最大的非专利农化品生产商之一Albaugh(阿宝)公司宣布收购Rotam(龙灯)公司,将跻身全球农化企业前十。

  根据FAO发布的《2020年世界粮食及农业统计年鉴》,新千年以来,从事农业的人数已经下降到8.84亿,占全球劳动力27%。根据IFA披露的数据,2016年全球氮、磷、钾化肥的总消费量为1.86亿吨,近10年的增速中维持在2%左右,2019年全球氮、磷、钾化肥的总消费量达到1.97亿吨,其中氮肥用量最为突出,钾肥增长速度最快。而根据IHS Markit农药市场分析数据,2020年全球作物用农药销售额(按出厂水平计)为620.36亿美元,亚太地区仍为全球最大的作物用农药市场,2020年销售额为192.41亿美元,占全球作物用农药市场的31.0%。

  根据FAO的保守估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0亿以上,粮食产量至少需要增加70%才能养活全部人口。而与碳排放密切相关的农业领域农业生产占用了全球50%以上的可利用土地,消耗了超过70%的淡水,78%水体富营养化也归因于此,并且极大地影响了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作为帮助农作物生长得更好的农资农化行业,将长期甚至永远存在并不断迭代。

  先从全球来看,AgroPages发布了2020年全球农化企业TOP20榜单,如下。

  经过70年的发展,我国农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步形成农药原药、制剂、中间体等全链条生产体系。

  2020年,全国农药生产企业170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93家,全国农药总产量170.5万吨(折百),产值近3000亿元,利税超过200亿元,从业人员100万余人。

  中国化肥亩均使用量为299.17千克/公顷,巴西、美国分别为241.38、190.60千克/公顷,中国的亩均用量是显著高于其他农业大国的,而农作物单产却反过来,2018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5.48亿亩,亩产量411公斤/亩,产量2.16亿吨;2018年美国玉米播种面积4.96亿亩,亩产量756公斤/亩,产量 3.76 亿吨。所以中国的农资利用率更低,浪费和污染更严重。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0年我国累计生产化肥5495.8万吨,同比下降0.9%。事实上下降趋势已经持续了五六年,2010年-2015年,化肥农药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开始凸显,2015年以后产量开始逐渐下降。

  当然,2015年对全球农化格局都是个转折之年,几乎所有地区的农药市场销售额都出现下滑。巴斯夫全年销售额下降5%;陶氏化学净销售额为487.78亿美元,同比下降16%,其中,农业科学销售额为63.81亿美元;杜邦公司销售额下降11.5%,其中,杜邦农业业务的总销售额为97.98亿美元,同比下降13.3%。这也是当年发生大规模并购的原因。

  三、农化行业存在强者恒强、头部集中的趋势。2020年发布的中国农药行业销售百强企业榜显示,百强企业总销售额达1836.08亿元,同比增长6.87%,前十强合计销售额达到702.45亿元,同比增长5.3%,占百强企业销售总额的38.26%。从2021年的百强企业销售业绩整体来看,总销售额达2062.07亿元,同比增长12.31%,入围门槛为4.51亿元,与去年相比增加0.52亿元。前十强销售额达793.41亿元,同比增长12.95%;占百强企业销售总额的38.48%;TOP100企业中,销售额超过10亿的企业达64家,较去年增加5家。

  化肥行业头部企业如下,如云天化、中化化肥旗下企业、新洋丰、金正大、史丹利等,每年在名单中只有很小的变动。

  化肥企业也在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正在逐步被规模化经营取代。

  整体来看,我国农化产业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明显短板,持续推进农药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生产企业散,品种结构老化,创新能力薄弱等依旧是制约我国农化产业发展的因素。

  2022年1月29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期间农药产业发展进行全面部署,并着重对农药的生产、经营、使用、处理等进行了规划布局。

  首先是生产集约化。根据《规划》,到2025年,农药产业体系更趋完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到2025年农药生产企业由2020年的1705家减少到1600家,农药经营门店控制在30万家以下。同时逐步淘汰退出抗性强、药效差、风险高的老旧农药品种和剂型,农药生产企业控制在1600家以下。

  根据《规划》,到2025年在农药生产领域,国家要不断优化生产布局,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农药产能重点园区31个。重点推进农药生产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中型生产企业。到2025年,着力培育10家产值超50亿元企业、50家超10亿元企业、100家超5亿元企业。同时依托东部和环渤海地区先进技术和人才优势,培育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创新型、出口型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全链条生产布局,推进农药企业集团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逐步改变农药企业多小散的格局。

  其次是经营规范化。《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将不断优化经营网点布局,大力发展农药经营社会化服务,促进农药经营由单纯的分散卖药行为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技物结合服务转变。重点区域打造一批农药标准化经营服务门店,提升农药经营标准化管理水平及开方卖药、指导服务水平。完善农药经营台账,健全农药可追溯平台,实现农药溯源管理。计划到2025年,农药经营单位数量不超过30万家,较2020年减少2.5万家;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门店数量控制在1.5万家以内;农药经营使用一体化企业达到2000家,全国农药标准化经营服务门店1万家以上。其中,山东、河北、河南、广东4省农药标准化经营服务门店各1000家以上。

  然后是减量化继续推进。《规划》同时发布了农药使用减量化任务,计划到2025年,通过淘汰或限制高毒低效化学农药,推广高效精准施药、绿色防控等措施,主要农作物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3%以上;在全国蔬菜水果茶叶主产区建立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500个,示范带动引领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5%;分区域、分作物建设农药使用量评估监测站点200个,完善农作物农药使用量调查统计方法,科学开展农药使用调查监测评估。

  从人口增长和需求的大逻辑来看,农药化肥使用规模仍将持续增长。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资,粮食问题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未来全球人口不断增加与可耕地面积有限的矛盾将日益激化。1800年地球人口达到10亿,1930年达到2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4年达到40亿,1987年达到50亿,1999年达到60亿,联合国人口基金发布的《2021世界人口状况》全球报告显示,现阶段世界人口总数为78.75亿人。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使用农药化肥提升单位面积的产量,将一直会是满足粮食需求的重要解决途径,使得农药化肥需求伴随农业的发展持续增长。同时,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也促进了农药化肥需求的增长。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为满足消费者饮食消费结构的升级,果蔬以及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球种植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带动了除草剂、杀菌剂等农药需求量的增长。此外,全球范围内农业耕作模式正朝着机械化、规模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于农药化肥的需求。

  整体来看,行业仍将继续整合。我国农药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受益于全球农药产能转移的大趋势。国际大型农化企业专注于新药的研发与推广,为降低专利后产品的生产成本,将部分原料药和中间体的生产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然而,我国农药总体产量处于世界前列,但行业集中度低,集约化、规模化是农化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管理能力强、资金实力雄厚、技术有优势、规模大的企业将成为行业整合的主导力量。

  双碳背景下,环保导向型创新受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国家宏观战略的需要。我国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近几年也出台了包括《农药产业政策》、《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在内的多项产业政策用以鼓励、引导和支持我国农药行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同时,环保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中小农药企业由于难以承担较高的环保治理成本,将逐步被淘汰。随着社会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农药生产和使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得到广泛关注。未来,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和资金实力不强的企业将逐渐失去生存空间,有利于环保达标、工艺先进的农药企业长期发展,利好龙头企业。

  而从企业战略层面,坚持可持续性和有机绿色产品研发、以服务好农民、农户、农场等种植主体为出发点的经营方式,将是新时代企业竞争中决胜的关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锋面资讯马可波罗主站设计院

在线客服
售前咨询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